利奈唑胺为唑烷酮类,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耐药万古肠球菌(VER)引起的菌血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MRSA)引起的和综合性以及耐青链球菌(PRSP)引起的菌血症的。
利奈唑胺的制备难点之一就是其结构中噁五元环的构建,现有的制备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 采用高沸点的醇类溶剂工艺,蒸出这类溶剂需要的能耗巨大且蒸发速度缓慢,制备出的晶型有结块现象,外观和纯度均较差;
(2) 采用水中高温悬浮结晶法由于利奈唑胺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高温时溶解度较大,低温时溶解度较低,降温过程中会有更稳定的晶型 析出,导致在较低的温度下晶型I较快地转为晶型II,采用该制备利奈唑胺晶型I的工艺不稳定,晶型纯度不高。
物料的输送过程极易产生浪费和污染。在结晶干燥过程中,特别是金盐结晶这个过程中,结晶是将温度较高的浓缩液冷却得到结晶体,而重结晶的过程是将结晶体加热溶解,每个设备之间都非常大的温差,通过管道给这些设备输送溶液,温度较高的溶液极易在管道内结晶,产生浪费,甚至堵塞管道,而且物料在转运过程中,容器和管道内也会残留的液体产生浪费和污染的现象。金盐银盐产品本身就属于贵重物品,物料的浪费和污染会给厂家带来大量的损失。
系统的维护成本高。按照云锡铜业原有的方式进行结晶干燥,使用的设备数量较多,控制过程比较复杂,这样势必要增加人力物力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增加了用人成本。而且对于一个控制系统而言,故障率往往与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传统的结晶干燥生产过程集成化程度低,生产过程较复杂,所以厂家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排除故障,从而导致了生产效率较低。
溶有普通硫磺的和不溶性硫磺的混合物进入分离区后,溶有普通硫磺的从管道回收口排出,被回收至回收罐,析出后的结晶硫磺可回收重复使用;不溶性硫磺进入下一工序区段管道干燥区;
洗涤后的不溶性硫磺中仍有一定的,需要把其中的通过气化再回收,因此进入管道干燥区,经过加热元件加热,保持管内温度 46.5℃左右,使其中的气化,进入冷却装置回收,不溶性硫磺经干燥区尾端的测试仪测试在规定浓度内即可出料。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钛酸锂过滤洗涤设备的无锡市双瑞机械于2025/8/23 5:47:27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xi.mf1288.com/shaungrui2016-288313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