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更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保时捷就首先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有地位,包括通用、丰田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对该技术有所涉足。选择品牌轮毂正规厂商生产的轮毂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售前售后服务态度。目前国内也有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开始研发此项技术,在2011年上海车展展出的瑞麒X1增程电动车就采用了轮毂电机技术。
一是“固体锻造”。对结构简单的卡车铝轮毂,可以用固体锻造的工艺生产。
二是“先铸后锻”。对于越来越精美的轿车轮毂,单一的固体锻造很难生产出来的。这就需要采用“先铸后锻”,先用传统的工艺如低压铸造、重力铸造、金属模铸造等工艺生产出基本形状的毛坯,然后再换到锻压机床上进行精锻。可是轮毂电机恰好较大幅度地增大了簧下质量,同时也增加了轮毂的转动惯量,这对于车辆的操控性能是不利的。对于大部分结构很复杂外观很精美的轮毂,都可用这种工艺方式生产出来。
三是“连铸连锻”。用“连铸连锻”工艺可以生产出结构比“先铸后锻”更复杂,图案更精美的锻造轮毂。综合机械性能比铸造轮毂高一个档次,其辐条会更简结精细,更有仙骨般美感。
一般而言,目前国产轿车采用较多的还是小宽度、小内径和高扁平比的轮胎。高扁平比的轮胎由于胎壁长,缓冲能力强,相对来说舒适性较高,但对路面的感觉较差,转弯时的侧向抵抗力弱。
反之,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因胎壁较短,胎面宽阔。因此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目前大部分的改装车在轮毂改装过程中,都会选择加大尺寸,所以更换的轮胎都比原厂的轮胎的扁平比要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突显出漂亮的车身外观,同时,更大的轮毂空间,可以装得下更大的刹车卡钳,同时,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寻迹性也好得多,操控明显提升,但是要注意,改装后的轮胎,实际行驶里程会与里程表中的数据有所偏差,所以在轮毂改装之前,一定要提前选择好轮胎,是接近原里程数。相比水性清漆,粉末清漆的技术要成熟得多,在替代油性清漆上,有明显的优势。
有些驾驶员为了节油,在高速行驶或下坡时,将换挡杆拨到N挡(空挡)滑行,这很可能烧坏变速器。因为此时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很高,而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器油泵供油不足, 润滑状况恶化,而且对变速器内部的多片离合器来说,虽然动力已经切断,但其被动片在车轮带动下高速运转,容易引起共振和打滑现象,产生不良后果。当下长坡确需滑行时, 可将换挡杆保持在D挡滑行,但不可使发动机熄火。6、阴漏油:只有比较浅淡的油迹,沾上灰就变成黑黑的大面积油迹。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白色轮胎设计方案的速鲨汽配于2025/3/31 16:46:48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xi.mf1288.com/wxssqc2016-2852380032.html